第10版:深悦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我们都是追梦人
今报网首页
2019年01月16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作品是“心灵的艺术” 她把汝瓷从责任变成爱

    近日,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李晓涓接受了央视采访,在采访中她说:“汝瓷的成品率,由于受到原材料特性等影响,最高的时候能达到30%,那剩下的70%呢,我们都砸掉了,因为我觉得品质更重要。”

    记者和汝瓷大师李晓涓的这次心灵之约,在弥漫着舒心茶香的氛围中开启。“就算是掀不起大浪,但最起码掉到海里时要能激起涟漪。”这是她说的让记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见习记者 周兰/文图

    因汝瓷与爱人结缘 临危受命担下管理汝瓷厂的重任

    说起李晓涓与汝瓷的缘分,大概是与生俱来的。父亲是汝瓷厂的骨干,所以李晓涓打小就在厂里玩,渐渐地,耳濡目染,就对汝瓷产生了兴趣。

    李晓涓16岁就被招工到了工艺美术国营汝瓷厂,她到厂之初,当时已成为厂长的父亲并没有给女儿优待,而是把她安排到比较艰苦的廖青花车间工作。对煤油灯燃烧的煤油味过敏,使得她的皮肤常常出现红斑等症状,倔脾气的她仍然忍着痒痛继续埋头工作。但这些隐忍也在慢慢消磨着她做汝瓷的兴趣。

    李晓涓的婆婆孟玉松也在汝瓷厂上班。1993年6月,孟玉松的儿子刚刚考完大学,假期到汝瓷厂进行实践活动,结识了李晓涓,两人于1994年结为夫妻。

    李晓涓说,婆婆一直在坚持研制汝瓷。或许是因汝瓷遇到了爱情,或许是生活的需要,李晓涓与汝瓷“冰释前嫌”,将艰苦的工作环境从思想上转化成了积累财富的动力。

    直到2006年,汝瓷厂解散,不愿放弃研制汝瓷的婆婆在家办起了属于自己的汝瓷厂,但是造化弄人,就在这一年,婆婆突然脑出血。

    婆婆生病后,家里的汝瓷厂还得有人打理,这时,一家人都想到了李晓涓。“我说,要我管理汝瓷厂可以,但我有两个条件。与其说当时初生牛犊不怕虎,倒不如说是一种责任和使命。”李晓涓坚定地说,“如果家人都觉得我可以的话,那么无论厂子最终管理得好与坏,都不能埋怨我,除此之外,我要掌握人权和财权。这样能更好地管理,保证厂里稳定发展。”家人们考虑了一晚,最终同意了。

    李晓涓感慨,她并不是不想承担这份责任,而是担心万一汝瓷厂被管理得不好,在家人面前丢人。“虽说在汝瓷厂工作了那么多年,但当时汝瓷技术整体还在恢复和发展阶段,对于我来说,真正的汝瓷生产技术和经验还是非常不足的。”

    “临危受命,没有任何规划,但是因为自己接受了这项任务,随之的责任也一并担下。”李晓涓说。

    2006年6月21日,汝瓷厂正式投产,但是各种各样的问题接踵而至,最严峻的就是合格率问题。“当时最低的合格率只有5%,我自己都犹豫了,赔了这么多,到底还要不要再烧了?”她说,婆婆身体不适,不想因为这些事去打扰她,所以只能自己摸索尝试。直到现在,李晓涓还在庆幸当时的坚持。合格率低,究其原因,就是产品变形、局部吃烟以及釉色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思考了十几种甚至几十种解决方法,这些方法可能对于当时来说,大部分都被砍掉了,但成为我后来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经验,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一直以来,李晓涓更多地把汝瓷厂的工作看作是一份责任,直到四年后,她才慢慢发自内心地喜欢上了汝瓷。

    2010年,汝州有一个国际汝瓷节,很多汝瓷方面的专家教授亲临此地进行访问和交流。这次活动之后,一向爱钻牛角尖的李晓涓决定亲自参与制作,在制作中分析汝瓷造型、技艺以及釉色等文化,她发现,汝瓷背后的一些宋代文化,包括宋徽宗的审美和他的阅历,真的可以支撑起一个瓷器造型的美,也是这样的发现,使得她对汝瓷的喜爱越陷越深。

   做工艺也要“回头看”

    修坯怎样解决变形率的问题呢?面对记者的疑惑,李晓涓说,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和创新让她想到了湿修的方法,“别人采用的方法都是干修坯,那就转换一种思维。”她做了十件,想在实践中验证合格率,结果发现,十件湿修的坯瓶全部没有变形,她喜出望外。

    “我婆婆那一代比较注重汝瓷的修复,那么我们这一代应该走产业化道路。所以对于发展,不仅要有质量,而且还要量化,所以在坯瓶修配的工艺上我选择了湿修。”李晓涓说,湿修的工艺减少了瓶口的变形率,这是她在汝瓷投产以后对制坯工艺的一个改进。

    最初,老一辈的排湿标准是400°,就要合上窑门,李晓涓将标准定到了500°左右。“我觉得这个瓷器里面的湿气看似排完了,实际上并没有。所以我把排湿气的度数提高了100°,这是对烧制方面前火氧化火的一个改进。”她介绍,在后期,她告诉工人,看似烧制的还原火,其实是汝瓷在变还原色的一个过程。釉面的光滑、釉质的纯净、釉色的着色,是在后期还原的,这三步做到位,冷却后这个瓷器才能表现得最美。

    烧窑困惑的时候,他们会一起烧,烧完的第二天再将各自烧制的瓷器拿来进行对比。所以一直以来,李晓涓都在采用“回头看”的管理及自我管理的模式,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这个方法从2016年持续到现在,她觉得不合适的造型,都会被拿出来进行改造。

    李晓涓说,追溯古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会有你觉得不够美的器型,回头看只是把经过时代发展、经过阅历积累之后觉得不美的瓷器进行再一次研究,然后经过创新做出符合当下审美标准的新作品。

    一句诗 “点燃”了她的作品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说起疏影钵,她淡淡地笑了笑,这是她得意的作品之一。

    2012年,中日邦交40周年,我国外交部发出了一个“命题作文”:体现中日邦交友好40年的作品,而且要作为国礼,时间为两个月。李晓涓想用现有的器型直接创作,但是一件件地试,又一件件地淘汰,直到没有现成的器型可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句诗点醒了她,李晓涓欣赏这句诗对梅花清幽香逸的风姿的描绘,陶醉于“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意境,感动于梅花所具有的凌寒飘香、铁骨冰心、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精心创作了这件“疏影钵”。

    正面的陶塑梅花图案,活灵活现地展示了梅之骨、梅之韵,向人们勾勒了迷人意境。三朵凸起的梅花寓意幸福、平安、和谐,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疏影”,正是李晓涓审美倾向的一种真切表达。她把宋诗的意境汝瓷化,其汝瓷作品也是她真正的“心灵的艺术”。

    “最初我在疏影钵上做了五朵梅花,有五福临门的意思,但总觉得不够简约。我认为的汝瓷应该是比较简单但有内涵的。”李晓涓说,最终,她将梅花定为三朵,象征三生万物。

    传统的汝瓷是“一抹天青”,而李晓涓选择用豆青色作为疏影钵的整体颜色,“如果用天青色,梅花做出来效果并不是太好,豆青色接近于绿色,象征着生命,我觉得中日邦交友好一定要有生命在支撑,所以豆青色不管是从工艺上还是从视觉的表现上来说,更适合这个器型。”她自信地说。

    李晓涓认为,做好汝瓷,传承好中华文化很重要,同时讲好汝瓷背后的故事也很重要。这个器物拥有你的思想,大家才能去接受,它是一件赋予内涵的文化作品,而不仅仅是一件简简单单的商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要闻
   第03版:我们都是追梦人
   第04版:我们都是追梦人
   第05版:政经观察
   第06版:速览
   第07版:大城无小事
   第08版:速览
   第09版:速览
   第10版:深悦读
   第11版:深悦读
   第12版:专版
   第13版:今牌金融
   第14版:今牌金融
   第15版:今牌金融
   第16版:今牌金融
   第17版:河南新闻
   第18版:河南新闻
   第19版:河南新闻
   第20版:河南新闻
   第21版:河南新闻
   第22版:河南新闻
   第23版:河南新闻
   第24版:河南新闻
   第25版:河南新闻
   第26版:河南新闻
   第27版:河南新闻
   第28版:河南新闻
   第29版:河南新闻
   第30版:河南新闻
   第31版:河南新闻
   第32版:河南新闻
   第33版:河南新闻
   第34版:河南新闻
   第35版:河南新闻
   第36版:河南新闻
   第37版:河南新闻
   第38版:河南新闻
   第39版:河南新闻
   第40版:河南新闻
   第41版:河南新闻
   第42版:河南新闻
   第43版:河南新闻
   第44版:河南新闻
   第45版:河南新闻
   第46版:河南新闻
   第47版:河南新闻
   第48版:河南新闻
   第49版:河南新闻
   第50版:广告
   第51版:河南新闻
   第52版:河南新闻
   第53版:广告
   第54版:河南新闻
   第55版:河南新闻
   第56版:广告
   第57版:河南新闻
   第58版:河南新闻
   第59版:河南新闻
   第60版:河南新闻
   第61版:河南新闻
   第62版:河南新闻
   第63版:河南新闻
   第64版:广告
舞阳县供电公司:护航粉条产业发展
作品是“心灵的艺术” 她把汝瓷从责任变成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