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象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象声

第03版
要闻
今报网首页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的诱惑 为何抵不过“佩奇的诱惑”?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评论员 李长需

    这几天,看到《啥是佩奇》刷屏,不少人说戳中了泪点,很好奇,便找出来认真看了看,很遗憾,没觉得有多少感动。反倒觉得,“啥是佩奇”这个话题可以说一说。

    跟农村沾边的题材,无论文字或视频,走亲情套路,中间再掺杂些城乡鸿沟、空巢老人等现实问题,总能起到吸睛的效果。《啥是佩奇》也不例外,亲情牌是它的必杀技,又赶到年关,正是亲情泛滥的时候;正好,今年是猪年,抓住自带流量的《小猪佩奇》中的“佩奇”把亲情串起来,想不火都不行。

    它的故事的逻辑性,其实很简单:在农村的爷爷盼望儿子带着孙子一起回家过年,电话中他问儿子,孙子想要什么样的礼物,答案是“佩奇”。“啥是佩奇”,如果不陪伴孙子孙女,恐怕城里的老头老太太都不一定知道,何况这个孤身一人的农村老头。

    被难坏了的农村爷爷,为了弄清“啥是佩奇”,查字典,大人小孩四处问,羊倌手机里的性感女主播,超市里的大桶佩奇牌洗发水,叫张佩奇的邻居,以及树下老人一本正经的胡说:“佩奇是一种棋,我下过”……这些戏剧性的镜头,映射出爷爷的顽强,关于佩奇的一点一滴的线索,他丝毫不放过,终于补上一块又一块的拼图:猪、粉红色、长得像某种鼓风机……

    这给人的感觉,像是上个世纪的中国乡村,闭塞而落后,对于城市文化的想象隔膜很深。但我们知道,在电视、网络、智能手机已不怎么稀奇的乡村,村民对于外界信息的获得并没有这么天方夜谭了。导演之所以这么夸张城乡文化的鸿沟,或许是太想强调老头为弄清“啥是佩奇”的不易,以渲染农村爷爷这份亲情的付出。因为在他的故事逻辑里,孙子想要的“佩奇”,是农村爷爷传递亲情的主要媒介,不费周折弄清“啥是佩奇”,便失去了催泪的重要元素。

    导演要催泪,但从他的叙事中,我感受更多的是沉重。从《啥是佩奇》里,我看到了一个在城乡关系中沉默的、丧失话语权的乡村。这跟当下农村没有多少话语权的现实很契合,城乡之间的流通,只是城市向乡村的“单向的流通”,农村只是被动地接受。这就像那个农村爷爷一样,想让儿子孙子返乡,但却没有足够让他们返乡的自信,只能被动地迎合孙子的“佩奇”愿望,希望通过“佩奇”的诱惑,吸引孙子的回乡。但是,他唯独忘却了,乡村里有比“佩奇”更有诱惑力的东西。

    其实,对于城里的孩子们而言,乡村里的“佩奇”,或许比他们认知中的“佩奇”更有意思。曾经给孩子讲过我们童年的故事,院子里乱跑的鸡鸭牛羊,屋檐下的燕子、麻雀,大树上的斑鸠、布谷鸟,田野里的瓜田、果园,河道里白亮亮的沙滩、沙鸥鸟,以及活蹦乱跳的鱼,她都很神往,嚷嚷着要回老家。

    但是回去以后,她却很失望,我们童年里的乡村图景,已经不复存在。农村的院子,为了跟城市接轨,家禽是没有了,鸟雀搭窝的地方没有了;田野里丰富的作物表情,也随着进城务工的人员流动消失了;河道由于建筑及污染,没了沙滩,没了鱼虾,只剩下臭水了。家乡对孩子唯一的吸引力,就是姑姑家院子里养的一只大公鸡,时不时地,她会打电话问问,还要回去看看,那只鸡怎么样了。

    缺乏了想象力的乡村,在城乡对话中丢失了吸引力的乡村,只能在《啥是佩奇》的对话中越来越迷失。其实,《啥是佩奇》中的那位农村大爷,更应该寻找的是自己家乡的“佩奇”,这或许是他不去城里过年最有力的“杀手锏”。只是不知道,他还能不能找得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象声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新春走基层
   第06版:新春走基层
   第07版:专版
   第08版:专版
   第09版:政经观察
   第10版:家有考生
   第11版:速览
   第12版:速览
   第13版:面对面
   第14版:大城无小事
   第15版:政经观察
   第16版:小记者
无标题
乡村的诱惑 为何抵不过“佩奇的诱惑”?
《啥是佩奇》:留守老人的短暂高光时刻
不过是一个质朴老人 与中产阶级的“逢场作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