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2019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2019全国两会

第03版
2019全国两会
今报网首页
2019年03月0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程芳:做好汴绣这件事 跨界传承“针”功夫

    凡是到过开封的游客,都被精致的汴绣深深吸引。尽管汴绣早在2008年就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不可否认的是,汴绣在传承发展中也遇到了不少难题。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开封汴绣研究所(开封汴绣厂)工艺师程芳接受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这辈子只想做好汴绣这一件事,给过去一个未来。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记者 沈翔 李新华/图

    她和同事的汴绣作品,作为礼物送给普京

    “一走进北京河南大厦,我的亲切感就油然而生。”程芳说,河南代表团驻地河南大厦内有很多汴绣元素,作为一名汴绣工艺师,她特别自豪。

    在河南大厦四楼国际会议厅的墙壁上,《巍巍嵩岳垂千古》气势恢宏。很多人以为这是一幅国画作品,只有走近了仔细观察,才发现这是汴绣作品。这幅绣制于2003年的汴绣作品,是开封汴绣研究所集体智慧的结晶,而程芳便是其中一分子。

    而在国际会议厅入口处,一幅《洛阳牡丹甲天下》引人注目。在二楼餐厅的墙壁上,一幅《仙鹤图》,散发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这些作品,不少人都以为是国画,细心的人通过画幅一角的“中国汴绣”徽章,才知道它们均为精湛的汴绣作品,令人啧啧称赞。

    2008年,开封汴绣被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刺绣艺苑中最具代表性的绣种,汴绣承载着中原地区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无论是绣品的题材还是艺术风格,都具有鲜明的历史印记。

    “厚重的文化背景形成了汴绣不同于其他绣种的艺术风格,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汴绣作品都是基于历代汴绣艺人对于发展的思考和生活的感悟所创造的结晶,是经过岁月的大浪淘沙之下存留下来的艺术瑰宝。”程芳说。

    今天的汴绣,是中国刺绣的优秀代表。2006年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少林寺,我省赠送给普京的礼品中,就有一幅汴绣作品《少林武僧习武图》,栩栩如生的习武场面,让对少林功夫情有独钟的普京爱不释手。

    这幅作品,也出自程芳之手。“当时接到任务后,我和其他五位同事分成三个班,24小时不间断工作,历时一周绣出来的。”程芳说。

    说起汴绣的历史,她如数家珍

    说起汴绣,不得不提宋代绘画。“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高峰,宋徽宗崇宁年间成立翰林书画院,书画院中设有绣画科,一时间著名绣工辈出,对刺绣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说起汴绣的历史,程芳如数家珍。

    宋代刺绣以国画为绣稿,把绘画原理运用到刺绣的针法和色彩上,大大提高了刺绣的艺术内涵,其精湛的技艺与艺术成就,对我国刺绣艺术发展的影响延续至今。

    1954年冬,张福有组织成立了由7人组成的汴绣合作组,开展“生产自救”,1956年正式组建为合作社。1958年扩建更名为开封汴绣厂。

    “1959年《清明上河图》绣制成功,作为建国十周年的献礼,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此后,汴绣的老艺人们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挖掘、整理、创新发展,总结出了汴绣针法共计三十六种,更加丰富了汴绣的创作内容,使失传多年巧夺天工的汴绣技艺得以重放光彩。”程芳说,到了上世纪80年代,开封工艺美术公司、工艺美术研究所的成立,使汴绣有了更大的发展。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汴绣再次进入发展的高峰时期。特别是1992年“文莱苏丹像”的绣制成功,填补了汴绣艺术品题材方面的空白。其后又陆续绣制了“马来西亚总理夫妇肖像”“刘少奇肖像”“邓小平肖像”等一系列名人肖像,为开封汴绣厂带来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

    “高大上”的汴绣,如今进入寻常百姓家

    出生于1974年的程芳,在开封一所中专刺绣专业学习三年。1993年毕业后,19岁的她以专业课、文化课双第一的成绩,进入开封汴绣厂工作至今。

    “开封汴绣厂辉煌的时候,有四五百人。如今,厂里有四十多人,但从事专业的人员,最年轻的已四十五岁左右。”程芳说,由于诸多原因,开封汴绣近年来销路不畅,设计和制作人员严重匮乏,后继无人,前景堪忧。

    “传统文化不可丢弃,濒临消失的技艺,必须设法保护。”程芳说,基于汴绣面临的现状,建议文化部门能够抽调志同道合的汴绣设计人员与汴绣老艺人们,组建以振兴汴绣为目标的“开封汴绣研究小组”,并邀请工艺美术专家指导研究小组的工作。

    “事业的发展,关键是人才。”程芳说,应该组织老艺人将汴绣绝活传授给年轻人,制定计划并着手培养新一代汴绣人才。精选宋代刺绣中具有代表性的传世作品进行复制,同时推出其衍生品,打造相应的文创产品、旅游产品,提升其经济效益。

    与此同时,要积极征集、整理汴绣文物,并对一些精美的汴绣残片进行复原,挖掘具有代表性的汴绣传统图稿,进行传统技艺文化研究,恢复失传的品种,为汴绣的传承和创新奠定基础。还要举办一系列传承、保护和发展论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汇聚社会各界的力量。

    “虽然汴绣的发展遇到了难题,但最近三年,效益逐渐好起来,而且一年比一年好。”谈及原因,程芳说,这是因为一向被视为高大上的汴绣,如今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说到此处,程芳从随身携带的手包里拿出一枚书签,书签小巧精致,竟然是汴绣作品,价钱也就几十块钱。推出后广受好评。用程芳的话说,高大上的工艺品少不了,但也需要接地气的小作品。

    程芳说,要集研究、创新、制作、保护、弘扬于一体,专门研发制作具有独特地域性、文化性的汴绣精品,使之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项目的创新成果,成为中原地区旅游文化的新名片。

    只想做好汴绣这一件事,给过去一个未来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文化情结”。“在汴绣传统文化领域,我们一直试图寻找其古老的表现形式和现代生活的平衡,希望能够发现一条文化和经济的通路,让汴绣以崭新的形态,再次回归生活本身”。

    如何发掘振兴汴绣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能量?程芳说,问题的核心应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如今,文化消费与日俱增。汴绣研究创作机构在制作产品的时候,既要看重收益潜力也不能忽视汴绣的特质,只有将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个人设计以现代的方式展示给大众,才能真正传承和发展,打造出有情怀、重设计、高品质的汴绣工艺品,彰显独特的匠心精神”。

    创新是第一动力,也是发展汴绣的重要手段。程芳说,应组织邀请专家学者、工艺设计师、艺术家、民间艺人、企业家等,研讨交流,将新的创意与汴绣的技艺结合起来,应用到汴绣作品的研发生产中,让传统技艺融合当代设计,创新开发各类生活艺术品。通过创新使产品更加时尚与实用,引导产业合作,打造合作共赢传承发展的格局。

    “目前,我国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趋势愈加明显,传统文化的发展必将迎来新的拐点。”程芳说,她准备向大会提交一份关于汴绣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希望通过“文化梳理,公众教育,融合创新和市场联络”等振兴模式,对以传统手工艺为代表的汴绣文化进行系统的传承与创新,成为连接汴绣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桥梁,引领行业风尚,唤起社会关注,开发创新资源。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从事汴绣工作26年的程芳说,她这一辈子,只想做好汴绣这一件事,给过去一个未来。

    程芳和同事合作绣制的作品《东风吹遍百花开》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2019全国两会
   第03版:2019全国两会
   第04版:2019全国两会
   第05版:2019全国两会
   第06版:2019全国两会
   第07版:2019全国两会
   第08版:大城无小事
   第09版:天天315
   第10版:今牌金融
   第11版:今牌金融
   第12版:今牌金融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今牌金融
   第15版:今牌金融
   第16版:今牌金融
   第17版:河南新闻
   第18版:河南新闻
   第19版:河南新闻
   第20版:河南新闻
   第21版:河南新闻
   第22版:广告
   第23版:河南新闻
   第24版:河南新闻
   第25版:河南新闻
   第26版:河南新闻
   第27版:河南新闻
   第28版:河南新闻
   第29版:河南新闻
   第30版:河南新闻
   第31版:河南新闻
   第32版:河南新闻
全国人大代表程芳:做好汴绣这件事 跨界传承“针”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