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2019全国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2019全国两会

第03版
2019全国两会
今报网首页
2019年03月1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全国人大代表王绣:开创新牡丹画派 用手中画笔描绘盛世中国

    王绣作品《唯有牡丹真国色》

    提起洛阳,很多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洛阳牡丹,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赋诗“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来描绘牡丹花盛开时洛阳城的景象。

    提到洛阳牡丹,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便是洛阳女画家王绣,1942年出生的她不仅开创了新牡丹画派,洛阳牡丹也因她的画声名远播。在她的推动下,牡丹画成为洛阳新的文化名片和符号。在接受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采访时,王绣表示,盛开的牡丹是繁荣富强的象征,而她一直在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盛世繁荣。□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米方杰/文 沈翔 李新华/图

    与洛阳结下不解之缘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驻地北京河南大厦,参加完小组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王绣回到房间后,便开始对准备向大会提交的建议做最后整理。桌案上放着宣纸、颜料及画笔等,王绣告诉记者,原本计划在会议间隙画上几幅画的,但因为每天忙着参加会议、整理建议等,一直没抽出空。在当今国内国画界,以画牡丹见长的画家为数不少,但既画出牡丹的雍容华贵,又画出牡丹的素雅灵动者则极少,这其中尤数王绣名气最大。

    王绣与洛阳牡丹的结缘多少有些偶然,她的老家在哈尔滨,这里是西方文化艺术传入东方的重要中转站,王绣在这里出生,也在这里成长,深受艺术熏陶。给家里买菜时,她会用剩下的几分钱买几枝鲜花回家,插在罐头瓶子里;也会偶尔和同学一起去歌剧院看演出。离家不远处的文化宫也是王绣经常去的地方,因为这里时常会办一些画展。

    喜爱美术的王绣如愿考上了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系,在这里,她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1968年大学毕业后,王绣分配到洛阳工作,她成为当时洛阳为数不多的科班出身的美术专业大学生,自此与洛阳结下不解之缘,洛阳也成了她的第二故乡。

    工作之余专注画牡丹

    “当时从哈尔滨到洛阳时,我心中充满期待,因为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很早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洛阳的介绍时,就想以后有机会能去看看。”王绣告诉记者,虽然在心中想象了无数次洛阳古城的样子,但当1968年的初夏,她坐了几十个小时的火车从哈尔滨赶到洛阳,看到破旧的老城时,心中不免有些落差。

    到洛阳后,王绣先是在龙门石窟景区工作,1970年又调到洛阳博物馆工作。洛阳博物馆与洛阳市最集中的牡丹观赏园——王城公园近在咫尺,王绣得以与众多牡丹花“毗邻而居”。而王绣第一次见到牡丹花是在1969年春天,“当时王城公园有一个展览,我被抽调到展览组,在这里我第一次见到了盛开的牡丹花,当时种的牡丹花还很少,但依然把我迷住了。”王绣告诉记者,第二天上班时她便带着画夹,中午吃饭的时间就开始在花丛边描摹起牡丹的神态来,晚上下班了,继续留在公园里画。

    看到王绣这么喜欢牡丹花,王城公园的工作人员主动折下了几枝牡丹花让她带回了家,这让王绣欣喜若狂,“回到家里我专门找了个酱油瓶盛了点水来插这些花,又对着这些牡丹花画了好多张。”自此,王绣便开始在工作之余专注地画起了牡丹,此后的很多年,每年牡丹花开之时,王城公园里都会出现拿着画夹专注画画的王绣的身影。

    开创新牡丹画派

    “牡丹色彩瑰丽、花姿雍容,虽然历史上吟诵牡丹的诗篇众多,但精于牡丹绘画者却屈指可数,因为很多人认为牡丹题材画有些艳俗。”王绣介绍说,当时洛阳本地也有几位画牡丹花的,但画的却是工笔画。而她初画牡丹时以白描和水彩画为主。

    记者了解到,彼时画牡丹只是王绣的业余爱好,她的主业仍是洛阳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每天奔波在博物馆和考古现场,用画笔记录文物出土时的样子。1973年洛阳博物馆终于建成了,王绣也从博物馆的美工转到了陈列部门,在这个部门一待就是十多年。王绣告诉记者,在工作之外,画画仍是她最大的爱好。每年春天,她仍会带着画夹去王城公园,对着盛开的牡丹写生。长年累月在此写生,让她对牡丹也有了更加深入细致的观察,渐渐抓住了牡丹的神韵与风姿,在师法自然的同时,王绣也不断借鉴古人,临摹了王渊、沈周、恽南田等名家所画的牡丹。

    “刚开始画牡丹的时候总是比较死板,后来把水彩画的一些技法跟中国画的画法进行结合,既有中国画的传承,又有西方水彩画的特点。”在十多年的绘画创作中,王绣取百家之长,开创了新牡丹画派,她以传统水墨小写意笔法入手,糅入油画、水粉和水彩画的色彩明暗技巧,对牡丹画的创作进行了大胆改进,用色明艳、热烈、大胆、层次分明,将牡丹富贵艳丽的芳姿和高贵傲然的品质生动地展现于世人面前。

    而真正让王绣和她的牡丹画声名远扬的是牡丹花会。据王绣介绍,在1984年的洛阳牡丹花会上,一位开封画家率先在洛阳举办了牡丹画展,这让洛阳的画家感到有些羞愧。记者了解到,当时已经担任洛阳博物馆副馆长的王绣在当地画牡丹已小有名气。次年的牡丹花会上,在洛阳市的大力支持下,王绣在洛阳博物馆举办了首次“个人牡丹画专题展”,展出了60余幅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牡丹画作品。“这次画展很成功,在展出过程中,这些牡丹画作几乎全被中外游客买走了。”王绣表示,1985年的牡丹花会成为她人生的转折点。

    用手中画笔描绘新时代的中国

    此次画展的成功更加坚定了王绣进行牡丹画创作的信心,她的画作入选了全国首届中国花鸟画展,并多次在国家、省级画展中获奖。她也开始陆续受邀在省内外甚至是日本、新加坡等地举办画展。之后,美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家都留下了王绣牡丹画的踪迹。

    与此同时,在王绣的努力下,他们精心组织的文物展也让洛阳博物馆崭露头角,先后获得“全国十大文物精品展”“全国十大地县级优秀博物馆”“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等荣誉称号。

    随着洛阳牡丹花会越来越成功,王绣的牡丹画名气也越来越大,也越来越被海内外游客认可。可以说,王绣因画洛阳牡丹而名扬天下,洛阳牡丹因王绣的画而声名远播。传播洛阳牡丹文化是王绣创作牡丹画作的不竭动力,王绣在不断精进牡丹画创作的同时,也把创作心得传授给众多学生。为了方便绘画爱好者学习牡丹画,王绣将自己的一些心得进行总结,出版了《牡丹雅韵——王绣牡丹绘画精品》《中国牡丹画技法大全》等,她的绘画风格对后来众多艺术家的牡丹绘画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受王绣的影响,洛阳本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画牡丹,紧挨着洛阳白马寺的孟津平乐村一些村民也开始学着画,并渐渐形成一定规模。可以说,牡丹画成了这些农民的增收手段。关注到这一情况后,王绣便和其他画家一起,时常到村里为这些农民画家进行专业指导,并把自己编的《中国牡丹画技法大全》赠送给他们。

    如今在王绣的推动下,洛阳兴起了牡丹画产业及产业园区,也造就了平乐农民牡丹画家及牡丹画产业,牡丹画更是成为洛阳新的文化名片和符号。

    回忆过往,王绣表示,她感触最为深刻的便是改革开放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也让中国迎来了一个灿烂的文化春天,“我们的艺术开始走入日常,文化产业也兴旺起来,我们与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多,并让中国文化再次走向世界。”王绣感叹说,这些年洛阳的牡丹花会不仅升格为国家级节会,更名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促进了洛阳的经济发展,更给牡丹文化艺术事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王绣坦言,牡丹是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而她也一直在用手中的画笔描绘祖国的盛世繁荣。她将继续画下去,描绘出新时代的中国。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2019全国两会
   第03版:2019全国两会
   第04版:2019全国两会
   第05版:2019全国两会
   第06版:2019全国两会
   第07版:2019全国两会
   第08版:天天315
   第09版:天天315
   第10版:天天315
   第11版:速览
   第12版:专版
   第13版:广告
   第14版:医界观察
   第15版:广告
   第16版:广告
全国人大代表王绣:开创新牡丹画派 用手中画笔描绘盛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