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脱贫攻坚在河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象声

第03版
要闻
今报网首页
2019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专访内乡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曙光:
“三带五联”“5+模式”助内乡脱贫 深化改革 向乡村振兴再出发

    东方今报副总编辑夏继锋专访内乡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曙光(左)

    ▶素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称的河南省内乡县在今年5月摘掉了“贫困帽”。在脱贫攻坚这场战役中,属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内乡,探索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共生共赢,建设大美内乡的新路子,被称为“中国脱贫之路的内乡实践”。通过在内乡县多地采访,对话内乡县委副书记、县长杨曙光,《脱贫攻坚在河南》第一篇,让我们一起了解“内乡实践”的内核所在。□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 夏继锋 刘冠杰 肖萌 王琳/文 李新华/图

    贫困发生率由6.9%降至0.95% 内乡全面脱贫摘帽

    东方今报:今年5月9日,河南33个县实现脱贫摘帽,这其中就有内乡县。位于秦巴片区的内乡,目前脱贫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杨曙光:河南省内乡县位于豫西南,属秦巴片区特困县,全县73万人,农业人口占63.5万人。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县288个行政村中的97个贫困村,已有93个顺利摘帽,贫困村退出达到95.8%;全县16521户46216名贫困人口中,13617户40181人已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由6.9%降至0.95%。同时,教育、交通、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等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领域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所有贫困村如期脱贫。

    到去年年底,内乡已有产值超亿元企业4家,税收超1000万元企业7家(其中税收超亿元工业企业1家),上市企业两家。全县生产总值由162.8 亿元增加到209.5亿元,增长28.69%。经济结构明显改变,稳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有了财力后盾。

    2016年至2018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1345.8元增加到13782元。龙头企业带动农村产业发展,贫困户通过资产获得稳定收益,村集体经济大幅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攻破“从0到1”难题  “5+”模式实现五方共赢

    东方今报:内乡县创新的“5+”扶贫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很出名,这一模式当初是如何探索出来的?又是如何在内乡实行的?

    杨曙光: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们考虑围绕老百姓的收入把产业扶贫做起来。内乡县的贫困户70%是因病因残致贫,他们缺资金、缺技术、缺劳动能力、缺市场交易能力、缺抵御风险能力。基于这“五缺”和致贫原因,让没有收入的老百姓有稳定收入,这其实是要解决“从0到1”的问题。因此,我们考虑一定要嫁接外力,要和龙头企业间建立一种机制,要找来期限长、额度大、利率低的资金来破解“五缺”难题。

    通过探索,内乡县创新了一种“党委政府+合作社+龙头企业+金融机构+贫困户”的“5+”模式。2016年9月,内乡县人民政府、牧原集团、中国人民银行南阳分行、国家开发银行河南分行、内乡农商行共同探索下的“5+”扶贫模式正式落地。

    要实施“5+”模式,首先要选择一个强大的龙头企业。牧原集团在2016年就已经上市,是以生猪养殖为核心业务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与其合作后,我们又共同成立了内乡县聚爱农牧专业合作社,以农户扶贫贷款建设的养猪场固定资产的产权属于合作社,牧原集团以产权租赁的形式使用合作社资产并支付租金,在保障了扶贫资金使用安全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

    “5+”扶贫模式的具体方法就是,企业联合政府引导贫困户自愿加入“聚爱合作社”,利用国家对每一贫困户5万元的小额扶贫贷款政策,获得国家开发银行河南省分行、农信社、邮储银行等金融部门的贷款支持,合作社集中贷款建设现代化养猪场。牧原集团利用自己的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等优势租赁猪舍养猪,合同确保每户贫困户获得每年3200元的分红,且收益期为10年,到期后由牧原还本付息并收购猪舍。

    在“5+”模式中,除股金分红以外,贫困户还可以将土地流转至企业、直接到企业就业,获得租金、薪金、产业收益。有正常劳力的贫困户可以到养殖产业链企业就业,获得每年5万元左右的工资收入,非完全劳力者也能在企业设置的公益岗位上就业而每年获得2万元左右的收入。大部分贫困户利用收益,发展个体种、养殖,实现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三带五联”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东方今报:脱贫攻坚过程中,面对一些存在等靠要思想的贫困户,如何激发他们的动力?这方面内乡县是如何做的?

    杨曙光:在一些贫困户中存在的等靠要思想,是脱贫攻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激发大家的内生动力,离不开村民自治。同时,乡村振兴中提到“组织振兴”,在我看来这个“组织”除了基层党组织外,村民之间的自治组织也需要振兴。

    近年来内乡县探索出了一种“三带五联”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基于农村自治的角度诞生。所谓“三带”就是:党员干部带、社会能人带、致富能手带,从农村这三类人当中培养他们的公共意识,成立联户组,一个联户组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五联”就是:联学、联帮、联保、联争、联创。

    我们以亲情、地域、产业为纽带,在全县搭建以五户为一组的联户组25493个,覆盖12.8万户51.4万名群众。联户组组长通过与贫困户拉家常等方式,讲政策、传技术、鼓干劲。每季度在联户组中开展“十星三美户”评选活动,使“联户组”成为“一户得荣誉、全组都光荣”的共同发展联合体。同时,大力加强党支部建设,在乡和村委会兴办“讲习所”、“励志堂”,提升群众对扶贫工作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通过“农户——联户组——村民小组——村党支部”四级工作网络,形成了一套选拔、培训、奖惩机制。每月5日,由联户组组织贫困户围绕“勤俭持家、助人为乐、孝老爱亲”等主题,登台演讲,公布劳动和收支情况,由群众代表进行评议,开展“讲评晒”活动,对发奋图强的授予红旗,树为榜样;对安于现状的给个黄旗,促其进步;对好吃懒做的挂面黑旗,重点帮扶。得了红旗的还能在村里爱心超市换回生活用品。农村人爱面子,无论得了什么旗都要上台说一说,荣辱意识增强了,农村婚丧嫁娶中的陋习制止了,贫困户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了。2.5万个“三带五联”小组遍地开花,各村以贫为耻的多了,争当贫困户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安于现状的少了;支持乡村工作的多了,唱对台戏的少了,大家的劳动内生动力彻底增加了。

    强化“农村改革” 向乡村振兴再出发

    东方今报:脱贫是乡村振兴的前提任务,已经摘帽的内乡县可以说为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那么在乡村振兴方面,内乡县目前做了哪些工作和计划呢?

    杨曙光:脱贫摘帽只是阶段性目标,实现了与乡村振兴的顺畅衔接。目前内乡县抓住河南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这一难得机遇,推进以农村集体股份化改制为重点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按照清产核资、成员界定、资产量化、股权设置、股份改造、登记办证的“六步工作法”,前期选择88个贫困村先行先试后全县铺开。

    目前,全县288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全部挂牌运行。通过改革,内乡县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目标,初步建立起了“归属清晰、权责明确、利益共享、监管有力”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打通了工商资本进农村、金融服务进农村的通道,激活了农村资产资源,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落实乡村振兴三年行动计划,以农民增收为导向抓好产业发展,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突破抓好乡村建设,以土地制度改革为牵引抓好农村改革,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抓好乡村治理,补齐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针对农业、农村、农民工作面临的很多突出问题,内乡县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以“减贫与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项目为切入点,在脱贫摘帽之后,向乡村振兴再出发。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象声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脱贫攻坚在河南
   第05版:脱贫攻坚在河南
   第06版:脱贫攻坚在河南
   第07版:脱贫攻坚在河南
   第08版:脱贫攻坚在河南
   第09版:天天315
   第10版:速览
   第11版:最美教师
   第12版:阳光作文
   第13版:专版
   第14版:今牌金融
   第15版:今牌金融
   第16版:今牌金融
   第17版:河南新闻
   第18版:河南新闻
   第19版:河南新闻
   第20版:河南新闻
   第21版:河南新闻
   第22版:河南新闻
   第23版:河南新闻
   第24版:河南新闻
   第25版:河南新闻
   第26版:河南新闻
   第27版:河南新闻
   第28版:河南新闻
   第29版:河南新闻
   第30版:河南新闻
   第31版:河南新闻
“三带五联”“5+模式”助内乡脱贫 深化改革 向乡村振兴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