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民生置顶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巷议

第03版
民生要点
今报网首页
2020年01月1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省人大代表范军:“国际郑”应打造更多文化地标

    1月13日,正在参加河南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的河南省人大代表、中国曲协副主席、河南省曲协主席范军接受了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的专访,在建议扶持曲艺小剧场、推动曲艺进校园、培养曲艺青年创作表演人才的同时,他还忧心忡忡地说:“郑州越来越有国际范儿,但人文的东西太少了。”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 梁新慧/文 记者 李新华/图

    希望曲艺回归城市、回归剧场、回归青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众多关于支持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文艺政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报告还多次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作为曲艺领军人,范军一开口,就离不开曲艺:“曲艺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以其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经历漫漫千年的积淀过程中,它凝聚的纷繁瑰丽的美学品质和艺术手段,直接揭示了中国人所崇尚的审美原则和兴趣。”

    河南是曲艺大省,曲种繁多,有河南坠子、河洛大鼓、三弦书、大调曲子、鼓儿哼等,尤其是河南坠子和河洛大鼓更是全国闻名。“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曲艺的传承和发展却面临着巨大的问题:曲艺演员老龄化,曲艺观众高龄化,曲艺推广滞后化,曲艺普及窄小化。”

    因此,范军一直希望曲艺回归城市,不能任其自生自灭;希望曲艺回归剧场,让城市人能够听到曲儿,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希望曲艺回归青年,民族艺术只有得到青年人的传播,插上传播的翅膀,才能走向未来。

    开办“非遗有范儿”小剧场,赔钱也要办下去

    为了促进河南曲艺的传承和发展, 范军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成立“非遗有范儿”小剧场。

    去年3月17日,范军以公益传扬人的身份,在郑东新区CBD的华夏非遗馆内,开办“非遗有范儿”曲艺小剧场,旨在让曲艺“回归城市、回归剧场、回归青年”。范军的举动,让姜昆先生深受感动,为其题写了剧场的名字。

    自开业以来,如今已圆满完成演出80余场,得到了众多业界大咖的认可和媒体的关注。相声、小品、河南坠子、大调曲子、三弦书、河洛大鼓、南阳鼓儿哼、苏州评弹等60余种曲艺形式在“非遗有范儿”小剧场精彩亮相,让更多的河南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更方便地了解曲艺文化。尤其是很多郑州市民接待外地而来的朋友,往往会来到这个剧场,感受正宗的中原文化。

    “我们邀请盲人朋友走进小剧场,让盲人朋友感受到曲艺的欢乐。我们参加了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民族大联欢,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看到了河南曲艺的魅力。在河南省文旅厅主办的‘丝路中原文化盛典’中,‘非遗有范儿’小剧场荣获了河南省年度最具影响力机构大奖。”

    剧场影响力越来越大,但范军依然困惑:跟省会郑州其他曲艺小剧场一样,“非遗有范儿”也面临着叫好不叫座、房租成本高等实际问题。“为了弘扬曲艺文化,我们的票价往往几十块钱,剧场只有100多个座位,仅靠演出收入,远远满足不了剧场的正常运行需求。尽管赔钱,但我会坚持办下去。”

    范军说,小剧场是曲艺表演的一方重要阵地,目前河南省曲艺小剧场逐渐增多,但大多因为房租的问题,入不敷出,生存艰难。因此,他希望能有相关支持曲艺发展的政策出台,支持曲艺小剧场的发展,让曲艺小剧场能为曲艺的发展繁荣贡献力量。

    “曲艺进校园”师出无名很尴尬,不少学校无法接待

    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范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开展“非遗有范儿”进校园,让曲艺在青年学子中传播。

    “目前,我们已经走进了黄河科技学院、郑州师范学院、郑州技术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等高校,全部免费公益演出。每一个演出现场,气氛都特别火爆。”言到此处,范军话锋一转说,“这些活动都是我们主动联系的,因为没有‘曲艺进校园’的相关文件,导致师出无名,不少学校无法接待,甚至连演员吃顿饭都无法安排,非常尴尬。”

    范军说,目前“戏曲进校园”已经开展了很多年,各级戏剧院团能够走进校园,为什么就不能开展相关的曲艺进校园活动呢,如果这一活动能够得到政府的支持,就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触曲艺。

    “许多年轻人觉得曲艺不时尚,只是因为没有接触过,但当他们真真切切接触到曲艺的时候,又会被曲艺的魅力所吸引。这是我们从自己开展的‘曲艺进校园’中得到的深刻验证。”范军建议,应该出台“曲艺进校园”活动的相关政策,为曲艺培养年轻观众,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传统文化。

    在小学增开曲艺兴趣班,也是范军梦想的场景。“曲艺有很强的教化和宣传作用,可以在学校设立曲艺兴趣班或者曲艺兴趣课,寓教于乐。曲艺还是一种美学教育,让孩子从小接触曲艺,对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协调能力都会有所帮助。”另外,范军还建议,相关大学应增开曲艺专业。

    自掏腰包举办曲艺培训班,给年轻人提供舞台

    范军还自掏腰包举办了“非遗有范儿”首届曲艺公益培训班。去年8月7日,“非遗有范儿”首届公益曲艺培训开班仪式在“非遗有范儿”小剧场举行。

    据了解,本次培训提前发布了海选信息,面向全国公开招生。在诸多报名者中,共有40余名热爱曲艺、热爱表演、热爱舞台的选手经过初选。此后,40余名选手赶赴郑州,经过一对一面试,最终有24位选手胜出,成为“非遗有范儿”曲艺公益培训班的首批学员。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培训,所有学员免收学费和培训费,与此同时,还免费提供在郑期间的住宿,解决了学员的后顾之忧。

    “我把自己的一套房子拿出来,安排孩子们居住。”范军说,这些年轻人只是热爱曲艺,平时连个表演的舞台都没有。他们属于新文艺群体,而他身为曲艺领军人,有责任给年轻人搭建一个平台。

    范军说,目前曲艺面临创作、表演人才的匮乏。相声演员不是神仙,不可能又导又演又编,毕竟术业有专攻。如今,曲艺创作人才都在五六十岁以上,专业的曲艺作家基本上为零。“河南曲艺要发展,不但要有曲艺家,还要有曲艺创作家。”范军建议,通过“名家传艺”工程、“曲艺研修班”等活动培养更多的年轻曲艺人,并通过推介工程,给青年曲艺人排作品,让他们能够在舞台上立得住。只有这样,曲艺才能够更好地传承。

    郑州越来越洋气,但人文场所太少了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创作是文艺工作者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优秀文艺作品,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创造能力。对于精品剧目的打造,范军从来不敢松懈。

    “前几年,我们把曲艺和话剧相结合,先后排演了原创方言剧《老汤》《老街》,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范军说,他希望能用自己的作品,讲好河南故事,发好河南声音,树好河南形象,这不仅仅是对曲艺,也是对河南各种艺术门类的要求,通过自己和河南文艺人的共同努力,出精品,出力作。目前,第三部剧《老家》已经启动前期工作。

    在去年的人代会上,范军和豫剧名家汪荃珍等人,就向大会提交了关于建立常香玉艺术馆的建议。今年,范军依然在为此奔走呼号。

    纪念馆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老师是国务院追授的第一位人民艺术家。常香玉的名字,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响彻大江南北,和梅兰芳、侯宝林等一起,成为那个时代的大师。我们现在常讲,要弘扬中原人文精神,那么,要做到这一点,总得找个依托吧!”在范军看来,外人一提到河南,都说是文化大省,但外人来到省会郑州,能去看的地方太少了。

    “不可否认,这些年,郑州越来越洋气,越来越国际范儿,大型商场很多,但人文场所太少了。以至于每到寒暑假,家长带着孩子都往外地跑,又有多少人愿意来郑州看看呢?郑州何时能够像西安、成都一样,也成为网红城市呢?”范军说,文化大省,是由一个个名人堆积起来的,政府有关部门一定要围绕传统文化做文章,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比如建立常香玉艺术馆就是一个很好的选项,打造更多的文化地标,城市才会慢慢有温度、有情怀。

    范军坦言,作为一名曲艺艺术工作者,他将尽心尽力做好曲艺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人了解曲艺、接触曲艺、喜欢曲艺,让曲艺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巷议
   第03版:民生要点
   第04版:民生置顶
   第05版:民生置顶
   第06版:民生置顶
   第07版:民生置顶
   第08版:民生置顶
   第09版:独家策划
   第10版:独家策划
   第11版:独家策划
   第12版:大家都在看
   第13版:看视频
   第14版:广电独家
   第15版:民生情报站
   第16版:最经济
省人大代表范军:“国际郑”应打造更多文化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