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象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封面

第02版
象声

第03版
要闻
今报网首页
2019年03月23日 星期六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浪汉饱读诗书的光芒

    照亮了我们内心的孱弱

    □东方今报·猛犸新闻

    首席评论员 李长需

    看到流浪汉沈巍蓬头垢面手捧诗书的第一眼,不禁想起了孔子称赞弟子颜回的那句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沈巍可能比颜回还要惨一些,他连陋巷也不住,住的是街头,吃的也不是一箪食,而是捡来的食品。尽管如此,他依然有着颜回的做派,对于读书是“不改其乐”。

    说起来,沈巍原本可以比颜回活得更体面一些。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后又进了区审计局当了公务员,本可以体面地工作、体面地读书,说不定升官晋爵成了人物。

    但是,他坚持做了他自己,这不免与现实发生冲突。这种冲突,从学校到单位,又从单位到家庭,终而至于他愤怒之下做了流浪汉。但即便做了流浪汉,生活过得像苦行僧,他也有一种遗世而立的风骨,他喜欢这种捡捡垃圾、读读书的宁静生活。

    是自我放逐也好,是自我避世也罢,那也只是他自己的选择。那些批评他消极避世无益于国的人,帽子扣得太大,也缺乏对个体自我选择的尊重。这个世界是多元的,并非是一个非黑即白的乾坤。那些嘲笑他怀揣大才却活得如此困顿的人,未免有点“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了。也或许,他想像王小波笔下的那只特立独行的小猪,无视对生活的设置,“自由自在的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而我们很多人,却很难有这只小猪的勇敢,想要追求自由的生活,却往往被外物所奴役,在现实主义面前,不得不低头去做一个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跟沈巍的洒脱内心世界相比,正可烛照我们内心的孱弱。

    在不少人眼里,包括他原单位领导的眼里,沈巍就是一个“脑子有病”的人。从一个人人羡慕的审计局公务员,沦落到一个蓬头垢面捡垃圾的流浪汉,这的确有点LOW,也打破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人独有的清高形象。但他的过往和理念对当下人们的现实生活不也是一次反讽和批判吗?谁说公务员就不可以收集废品?谁规定了饱读诗书的文化人就不可以捡拾垃圾?他只不过是秉持着垃圾分类处理的理念,懂得变废为宝而已。而这个理念,不正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环保理念吗?而他在困境中依旧痴迷于在诗书里寻求精神的慰藉与自由的行为,不正是一个个体高贵灵魂的烛照吗?反观我们之中的不少人,住有房,出有车,物质生活没有负担,却整天为物质与金钱而焦虑不已,却少有时间能够静下心来读一读书,去寻找自己真实的内心。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别人看不穿。你在不屑沈巍狼狈的人生时,沈巍或在轻笑你的放不下的人生。他一切都放下了,即便成了“网红”,他也知道,这是没想到的“不虞之誉”,“不能改变我的命运”。他“一辈子没想过成名”,即便成名了,他依旧会过“捡捡垃圾、读读书”的生活。至于不少人对其被封“国学大师”等的不满,这不是沈巍的错。这是那些努力围绕在他身边的直播主播的生意考量,以及我们这些无聊人的无聊围观;而正是这些,正在困扰沈巍的平静生活。我们不去审视自己反而褒贬沈巍,岂不好没来由。这正如那个喜欢纵酒的刘伶,喝醉了喜欢裸体于屋内走来走去,来访的朋友看了说他不雅,他却回答:“我以天地做房子,以房屋做裤子,你为啥钻到我的裤裆里来?”道理是一样的。

    沈巍喜欢流浪的自由,喜欢在流浪中自由自在地读书,我们还是尊重他,放过他,由他去吧!我们该做的,是寻找我们自己真实的内心。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 东方今报版权所有  合作伙伴:方正爱读爱看网
   第01版:封面
   第02版:象声
   第03版:要闻
   第04版:出彩河南人
   第05版:天天315
   第06版:速览
   第07版:速览
   第08版:速览
流浪汉成网红“大师” 是谁制造了这场“狂欢”?
“流浪大师”看起来浪漫,却有关创伤
一场群体想象力的狂欢
无标题